郭志刚老师在观课评课时所说的:“老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建议课堂上做个懒老师, 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思索良久,感悟颇深。 面对学生,老师个个都很勤奋,忙于批改作业,忙于管教学生,忙于个别辅导,一天下来常常筋疲力尽。可是有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成效,却有点入不敷出的感觉。学生还是那样不会思考,同样的问题讲过了又犯,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订正;碰到困难了,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等着老师来把答案讲给他们。一旦学生养成这种等待的习惯,老师会一天比一天累,效率还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老师“懒”一点,学生反而会勤奋一点,因为他们失去了依靠,必须得积极努力争取自己解决问题。当然,作为老师,这种“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而是由老师亲手设计出来的,要“懒”得有目的,有计划,“懒”得有艺术,有水平,才会懒出成绩,懒出收获。 魏书生语出惊人,“我已经有十六年的时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的作文了。”可是他通过培养学生互评互改的作文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比老师还高,作文能力也稳步提高。可见懒惰的背后蕴涵着他过人的胆识,高超的教学智慧。 钱梦龙老师也常常给我们提出要让学生“自主教育”,我想钱老师的本意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推到前台,教师隐到后台,把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得我们老师能有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把平和的情绪和开阔的视野带到工作中来,从而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 做个“懒”老师,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生活自理、友好协商、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且也会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成功体验。 教师懒,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懒,能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培养能力的平台;教师懒,能为学生提供拓宽视野、积累知识的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个“懒”老师,用老师的“懒”换来学生的勤奋和自觉主动的学习,“懒”的背后是教学的智慧和艺术。比起含辛茹苦的教学,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既省时省力又有成效的方法来更好的工作。当有一天,所有老师会做的事情,学生都已经会了,那么老师会为此感到高兴和欣慰。 陶行知说得好 :“我们要抬头巧干,不要埋头苦干。”如果我们的“懒”既能让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又能培养一大批能干的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