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宝贝
史遂彬珍藏了50年
宝贝为何物?
史遂彬是谁?
       76岁的史遂彬是新郑市城关乡贾庄村村民,他有件宝贝,一直珍藏了50年。他的宝贝为何物?其实就是一部不起眼、纸张泛黄的账本。很多人不解,这个破玩意有啥可珍贵的?可在年已古稀的史遂彬看来,它意义非凡。
       “这个账本主要记载的是城关乡贾庄村第二生产队1968年的经济往来。”他说自己很幸运,能够成为当年贾庄村第二生产队经济状况的见证者、记录者。“那时候,我是俺村的会计,每当村里有经济往来,我就记录在本上。”老人很遗憾地说,自己本来共有30部账本,分别记录了1966年至1975年间的艰难岁月。无奈,老人年轻时搬家没注意,大部分被遗失,就剩下了三本,其中两部还残缺不全,只有现在这一部可以说是完好无损。
       “前几年,我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它们,翻开一看,感觉特别亲切,就好像回到了之前的时代,想起了那时候的岁月。”史遂彬老人说,看到那一张张泛黄卷曲的纸张,一个个熟悉的村民名字,好像一笔一划都呈现出当时年代的独特印记。想到这些,他渐渐地意识到,它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于是,他专门找来一个精致的盒子存放它。
       有些村民听说他什么都不看重,就看重那部账本后,都有点不理解。“有人说,你存放那东西有啥用,可我就是觉得它有用。”老人有自己的见解,“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账本是50年前的老账本,也就是1968年那年的账本,它比改革开放早了十年。它更是改革开放前经济状况的一种见证,证明了当年经济是多么薄弱。和现在比,就是天壤之别,它体现出改革开放来的巨大变化。”
       精神矍铄的老人用布满皱纹的双手翻开账本介绍道,账本记载了该村第二生产队32户150口人与生产队的“来往”,无外乎这几笔:8月15日、过年,社员向生产队预支费用;还发生了几次社员有病、娶亲需要花钱,求助生产队“提前消费”;生产队的死牛分肉到各户后,社员就需要给生产队缴纳一定金钱;社员住的麦秸房被生产队修理后的麦秸也要作价归还……因为,当时全国乃至新郑市生产力都很低下,基本上都是以农业为主。他指着一个个姓名和数字说道:“这些都是当时的社员分发、欠款的金额。当年就发了两次工资,一年下来,每家大约分了3块4毛钱。搁现在,人们吸几根烟卷就完了。”说话间,老人陷入了回忆,“那时候,生产队承诺给社员分粮食,却因为粮食少,没办法,只有动用备战备荒的储备粮兑现。”
       老人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一个劳动日,也就是干一天活才挣二毛七八,而一斤盐一毛五,一天的工资连两斤盐都买不起。虽然现在物价上涨了,但现在一天的工资买二三十袋食盐也绰绰有余。“那时候钱特别主贵,太少了,挣钱难。所以,如今,很多老年人整天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日子那是在天上过的’。他们感到很知足,感到很幸福,也很珍惜。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感触。”史遂彬老人说,通过这本账,再看看当今的发展,土生土长在新郑的他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
       他认为,账本就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一种见证,也是新郑走向强大的有力证据。
       而今,这部账本依旧是他的宝贝。闲暇时,他会对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讲解里面的故事。对他来说,账本就是一部回忆录,是带有时代特有印记的历史资料。
       每次翻开它,他就像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想起了当年的艰苦岁月,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他说,之前那么艰苦的日子我们都挺过去了,现在,我们更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勤劳的双手努力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新郑新闻

分享到 :

截至2022年1月,注册用户289071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