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菜市场才是真正的市场,鸡鸭鱼肉、蔬菜水果都是应有尽有!我想吃啥就能买到啥!”每天清晨,家住新郑市文化路的张大爷都会去家附近的菜市场,挑点新鲜的果蔬带回家。这在40年前,是张大爷一家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便捷的生活不仅让家中的菜篮子丰富了,让家里的米袋子充实了,也让他们的生活更优质了。
       如今,各大菜市场菜品繁多,生鲜蒸卤摊位前人来人往,几乎闲不下来。多元化餐饮涌入新郑,西餐、日料、海鲜、火锅等一应俱全。从填饱到吃好,再到吃出新意、吃出健康,改革开放40年来,舌尖上的“吃”变反映了新郑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见证人们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社会不断迈进的时代变迁。
从“斤斤计较”到随心购买
       在30多年前,因为粮食计划供应政策,人们购买粮食都需要粮票。“那时候粮食少,每人每个月的粮票都是定量的,大人和小孩的量不一样,在单位上班的跟农民的量也不一样,每天吃多少饭都是要计划好的,不可能像现在一样随心购买。”今年67岁的张大爷,不仅见证了“粮票时代”的谢幕,也经历了饮食结构的变化。
       回忆起“粮票时代”,张大爷感慨万千:“过去穷,物资匮乏,粮票就相当于你买饭的凭证,但是跟现在充值的饭卡还不一样,你用粮票的同时,你还要用钱买,没有粮票,你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据张大爷介绍,1978年,新郑市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不仅粮票不多,就连粮店也是少得可怜。“78年那会儿,要是想吃个白面,乡里的粮店里没有,只能托人到城里粮食公司里买上一点,改善改善生活。”张大爷说,那时大街小巷里都流行着一句话:“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几乎没有选择余地的饮食也让当时的人们养成节俭的习惯,“80年时候,家里面做饭还很难见到油星儿,油贵,买不起也没地方买。想吃油了只能去买点肥肉自己拿回家炼油,那会儿人们都打趣自己是‘老农民买肉,买肥不买瘦’。”张大爷说,当年用来吃油的勺子都不是勺子,而是铜钱中间插根筷子,用铜钱来盛油,舀一点淋在菜上,勺子舀的话舀太多了,没人舍得用勺子。
       “有时候想想,过去是真的苦,现在也是真的甜。”对比过去和现在,张大爷笑的分外开怀:“以前想吃个水果,买个苹果都得心疼半年,当时水果也不多,市面上只有本地的杏啊、梨啊啥的,后来改革开放慢慢有了甘蔗、柚子等,外地的水果都逐渐引进过来。”从以前的“斤斤计较”,粮食都要按两算,到后来副食品的完善、物资充足,让人们想吃什么都能随时随地、随心购买,张大爷说,有时候会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做梦一样。
从“饭店少”到“饭店好”
       “以前的饭店都是公家的,大街上并不常见,私人经营的几乎没有,都是后来才慢慢开始个人经营饭店的。有时候想吃个外面的饭,只能到庙会上的丸子摊上喝个丸子汤。”今年47岁的刘女士,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改变,给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生日宴”。“小时候过个生日,能用白面做一顿面条,都算是不得了的好生活了。后来改革开放了,过生日从只能见到白面条到能见到肉,再后来就能出去下馆子了。”
       刘女士说,以前想要“下个馆子”,都是去大众餐馆里吃个面条啥的,当时是几毛钱一碗,烩面也才1块5一份,后来生活越来越好了,城里相继出现了“外地菜”,等到2000年左右,街上还有汉堡店。“现在我们都是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咱新郑不再像以前一样吃啥都难,现在街上火锅店、韩料店、烧烤店啥的,满街都是、应有尽有。甚至以前自己家做的农家饭,现在都形成了一条非常火爆的产业链。”改革开放以后,不仅引进了外来各种口味的饮食文化,当地也以“留住家乡的味道、回归自然的自我”来开办农家乐,大多都聚集在具茨山一带。炒柴鸡蛋、炖柴鸡、烧焖子……这些用新郑本土食材制成的美味,引来一众美食爱好者的追捧。
从“要吃红肉”到“要吃绿色”
       家住新华路的李志,今年22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说,小时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周盼着饭桌上出现的一顿“大餐”:红烧肉、鱼香肉丝、糖醋里脊、蒜苔肉丝……鲜有蔬菜出现的餐桌,是他每星期最喜欢的一顿饭。“我上小学那会儿,跟我一样大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吃油炸食品,什么汉堡啊、炸鸡啊、炸红薯饼啊啥的,那时候喜欢吃都到了做梦都能梦见的地步。”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从要多吃肉,到后来要吃“绿色”、吃“健康”,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而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降糖、减肥的健康食品。
       “现在在我们年轻人中比较热门的就是‘轻食’,特别是女孩子,为了塑形减肥,大多都会选择‘轻食’。”李志说,在他的同学间热门的‘轻食’,一般都是花椰菜、西兰花、苦菊等低热量蔬菜和鸡胸肉或牛肉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组合在一起。制作过程中少油少盐,是目前追求摄入低卡路里的年轻人的最爱,既满足了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又不必担心增添脂肪。
       “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还有一个改变就是现在吃饭可以网上点餐、网上付账,甚至可以网上点外卖让人家送到家。”李志说,现在吃饭可以实现线上点单和付款这两项,给生活中带去不少便利,让一些喜欢呆在家里的“宅男”、“宅女”,免去了出门吃饭的麻烦。
       从没得吃、饭店少,到吃得饱、饭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从只能到店购买到团购、外卖、跑腿服务;从线下付款到高科技线上付款代替人工……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饮食文化逐渐扩充更新的未来,餐饮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绿色健康与智能创新,新餐饮零售和新技术将为新郑市餐饮业带来更大变革。
来源:新郑新闻公众号

分享到 :

截至2022年1月,注册用户289071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