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注重”的重要指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在全市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新郑市妇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好媳妇”评选活动。
(一)投票时间:
    2018年11月30日——2018年12月6日0点0分。
(二)投票要求:
    1.每个微信号只能投1票。
    2.投票过程中严禁使用商业手段、票数弄虚作假等舞弊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评资格。

提名候选名单


毛春霞

       在新郑市观音寺镇前河刘村,提起毛春霞,大家都交口称赞。2006年3月,毛春霞经人介绍,从梨河镇高班庄嫁给观音寺镇前河刘村小伙李华军。
       刚结婚一年,婆婆林妮被诊断为胸椎管狭窄,因下肢神经受到压迫,走路都很困难,手术植入两块钢板,但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随着病情的加重,林妮生活渐渐不能自理,饮食起居均需有人照料。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照顾婆婆和子女的重担落在了毛春霞一个人身上。她包揽了全部家务,合理安排婆婆的生活,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端饭,精心伺候,千方百计地让婆婆吃好、穿好、住好。婆婆生病住院,她更是忙前忙后,亲自护理。她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春霞待我比亲闺女还亲。”
       女儿10个月大时,患上了癫痫病,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送去四周就犯了四次病,幼儿园也不敢接收了。女儿四岁了,仍寸步不离妈妈。尽管接二连三地遭遇人生的打击,但毛春霞克服种种困难,经历常人无法体验的艰辛,最早起床、最晚休息,尽心尽力照顾婆婆,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从不等婆婆开口,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婆婆操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毛春霞十几年如一日,用赤诚之心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孝亲之歌,用行动传递着人间真爱。


李  娟

       她和老公是上大学时候认识的,自由恋爱结婚,是一名远嫁他乡的媳妇。2010年申请预备党员,2012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娘家,父母较为疼爱加上她一直忙于学业,对家务事一窍不通,婚后,她从一个只会读书不会理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生活能力强的好媳妇,不仅能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亮、干净整洁,          而且还能做好几个拿手的菜,成了婆婆的好助手。
       结婚时,妈妈担心她嫁的远,又是弟兄两个,非让男方买房,她考虑到男方父母年纪大,买房困难,就没有同意妈妈的建议,在她的再三劝阻下,妈妈的要求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公公弟兄三个,大伯没有媳妇,结婚的时候就没见过二伯(已不在),所以大伯就一直和她们生活在一起,考虑大伯没媳妇孩子,丈夫的户口就跟大伯在一起,大伯80多岁高龄了,去年摔了一跤,骨头摔断至今瘫痪在床,他的饮食起居都不能自理;婆婆前年也被撞了,做过换骨手术,经过长时间调理也没什么大碍,就是阴雨天腿会疼,李娟一闲下来就给大伯送饭喂饭,跟他说说话,讲讲村里最近发生的事情、村里的变化。
       百善孝为先,逢年过节或是公婆的生日,她总要为公婆准备礼物,虽不是贵重的东西,但却是十分适用。她不仅与公婆的关系相处得好,与婆家的亲友的关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谁家有个大情小事,她一定尽力帮忙。两亲家关系也非常和谐,经常相互往来,增加感情联系。
       作为媳妇,她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凡事“孝”为先,事事以“家庭和睦”为主,本着“家和万事兴”的原则,她和丈夫的事业不断进步,孩子也在这个幸福的家园中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感满满的!


赵小焕

       赵小焕,家住具茨山管和会千户寨村2队,她们的家庭是三世同堂的6口之家。做为媳妇、妻子、母亲的赵小焕同志,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以她那爽朗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尊老爱幼,真诚相待,维护着家庭的幸福美满。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然之间公公被查出得了食道癌,婆婆受不了打击,得了心脏病,放入三个支架才保住性命。一家人的生活就像天塌了下来,小焕更是忙来忙去,一边为公婆愁钱,一边还要接送两个年幼的孩子。但生活还得继续,小焕丈夫外出务工挣钱,为了生计,赵小焕在附近的饭店打工,这样不但救济家庭开支,还能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自己一个人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大小事务,边照顾二老边照顾孩子。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缘份。所以经常告慰自己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


郑桂软

       郑桂软,是龙湖镇梅山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孝敬父母,任劳任怨,邻里和睦,勤俭持家,心地善良,对前妻的孩子和亲生孩子一样。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务农,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致富路上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五好文明家庭”建设活动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颂的赞歌。
       今年九十五岁高龄的公公,身体不好,在2003年做了膀胱癌手术后造娄,总离不开人照顾,经常生病,郑桂软做为儿媳,不顾及是公公是男的,总是精心照料,端饭、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而是把自己的一片爱心真诚地奉献给——公公。至今已有15年了,特别是到了冬天,一天光裤子就湿几条,做媳妇的从来没有嫌弃过,把老人照顾的非常周到。这正是我国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劳动妇女身上的发扬光大,在郑桂软和老人身上我们还看到了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时代风貌,看到了当代妇女崇高的思想境界,看到了“五好文明家庭”之花正盛开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村落……


王秋琴

       王秋琴,新郑市龙湖镇西张寨村人,被评为龙湖镇2018年第二届“龙湖榜样”,“贤惠”、“明理”、“孝顺”……所有称赞女性的词用在王秋琴身上都不为过。
       三年前,85岁的婆婆罹患食管癌,不能吃喝,前后动了三次手术,最后滴水不进。在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身为二嫂的王秋琴没有丝毫怨言,而且倍加细心的照顾呵护老人。为了保证老人日常所需营养,王秋琴通过胃管,天天准时为婆婆注射流质食物。多了老人消化不了,少了老人会饥饿,王秋琴每天列好表,一天六到八次,按时按量注射。邻居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没有这个媳妇,这老婆儿早没有了。王秋琴孝顺的美名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早在2010年前后,公公患上结石,不能吃饭,五年动了三次大手术,忙前忙后的还是王秋琴,一直到老人去世。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身为儿媳的王秋琴说:我是自家媳妇,就有这个责任。


张改霞

       张改霞,辛店镇北靳楼桃源新村人。她和公公婆婆关系非常好,融洽相处了二十年,她对公公婆婆的感人事迹,深受街坊邻居的赞扬,她是辛店镇北靳楼村一位出了名的好媳妇。
       她丈夫为了全家有更好生活常年在外奔波,家里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事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性格开朗,活泼外向的她让家里充满了幸福。她公公长期有病,卧床不起,她常年毫无怨言,精心照料,特别是在公公住院期间,她更是无微不至的伺候着,有时老人大便干结,解不下来的时候她为了减轻老人痛苦,经常给老人按摩肛门,有时候还亲自用手把老人的大便抠出来,受到医院里大夫和护士的赞扬,就是亲生女儿也不一定能做到,也正是她的悉心照料,老人弥留之际能够体面安详的闭眼离去。公公的去世,对年迈的婆婆是个不小的打击,体弱多病,活动吃力,她端茶送饭,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有时候还会陪同老人共眠;经常开导婆婆,给婆婆讲一些开心的事,半年多来的悉心照顾,婆婆的精神状态慢慢的好起来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和婆婆在一起就像亲母女一样,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婆婆的身体恢复了,她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不影响照顾老人,她开始摆摊卖早餐粥,早上三点起床做粥,六点去镇小学附近摆摊,出摊之前她总是给婆婆盛上一碗热乎乎的八宝粥,八点半收摊回家,还坚持做家务,把家里里外外整理得有条有理,干干净净。
       她是人们眼中的孝媳、贤妻、良母,她在用自我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高根玲

       高根玲,今年57岁,家住新村镇梨园村吴陈西组。
       2002年冬,公婆在家用煤球火取暖,晚上门窗密闭太严煤气中毒,经过几天的抢救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在镇卫生院住院一个多星期,儿女们轮流守护在病床前。我白天给他们洗衣、送饭,晚上就守在公婆的病床前伺候,一直到出院。
       2016年婆婆被诊断出严重贫血,身体较弱。公公心脏也有不少毛病,像心肌缺血、血压高等。医生说需要住院输血加药物调养。这期间我一直很担心二老身体,每天换着花样给公婆做好吃的补充营养。我听别人说用红枣、黑豆煮着吃对老年人身体很好,并且对贫血病人特别有效,我就连续几个月每天煮给他们吃,后来他们身体都一直没有出现过什么毛病,好像公婆原有的白发中又增添了不少青丝。前段时间新村镇卫生院医生对老年人进行入户体检时,结果显示他们二老身体内部器官都很好,这让我们做儿女的很欣慰。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获一宝。只有父母身体好了,每天开开心心的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气,我也一直教育孩子们要尊老爱幼,传承孝道!我的两个孩子上初中以前一直都是陪着爷爷奶奶睡觉,初中、高中到大学,他们回家还要给爷爷奶奶洗头、洗脚、剪指甲等。直到孩子们都有了工作以后还一直惦记爷爷奶奶的身体。那时儿子在一家路桥公司,驻广东业务主管,女儿在广州空军后勤部当兵,他们很长时间不能回家,都会经常给爷爷奶奶写信、打电话、嘘寒问暖,关心着老人的身体情况,他们回到家里还不忘给爷爷奶奶洗头、洗脚。


高保花

       1987年,21岁的她嫁入新华办后屯丁家。1989年,公公病情严重在郑州住院治疗,她便陪着丈夫一起在郑州伺候老人。公公病情好转后,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月。公公通过这些事知道高保花是个好媳妇。公公康复回到家里,邻居好友来看他,老公公笑着说:“以后我走了,我也放心了,我有一个让我放心,让我老伴放心的好媳妇”。31年来,她对婆婆就象对待亲娘一样,从未嫌弃过婆婆脏,也从未红过一次脸。
       2014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带走了她的丈夫,她如同天塌了一般。想起婆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而且当时她的儿媳和女儿都怀孕快生了。她害怕婆婆过度伤心随丈夫而去,又担心儿媳和女儿受打击有什么闪失,重重压力袭卷而来,她要崩溃了。在街坊邻居的劝慰帮助下,她学会了坚强,她对邻居们说:“我不能垮,我必须坚强,撑起这个家!”就在丈夫去世第19天,孙女降生了,她一边伺候媳妇,一边伺候婆婆。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婆家妹妹天天给他帮忙操持家务。
       近些年来,婆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每年住医院的次数都在增加,一到晚上,婆婆的病情就会严重些,夜间,她都几次探望婆婆。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她端茶、端饭、端屎、端尿,从无怨言。她做的一切,她的媳妇都看在眼里,便主动给奶奶端饭,端洗脚水,一家人和睦相处。婆家姐妹们看她太辛苦,忙不过来,也主动轮留伺候婆婆,让婆婆安度晚年。她努力尽着好媳妇、好母亲、好奶奶的三重责任。


张梦丽

       张梦丽,家住新郑市新建路办事处北街后衙园。2009年9月份,也就是她们结婚刚半年,公公冯建军做的是卖菜生意,在拉葱途中出了车祸,成了植物人,婆婆有类风湿病不会伺候病人,小叔子正在上大学,丈夫擦屎刮尿也不会弄,也弄不好,这个活就落在了当时还是新媳妇的张梦丽身上,她的儿子那时候还没有出生,她就在医院伺候公公,擦屎刮尿啥都干,不嫌脏,不嫌累,送饭、翻身、擦身子里里外外一把手,把病人伺候的很好,医生还以为她是女儿呢,公公在医院几个月里身上没有烂,由于她的精心伺候,公公逐渐醒来,到能自理,最后出院,捡回来一条命。邻居都说看人家老冯家娶了一个这么好的一个媳妇。
       如今四年过去了,公公的身体能自理了,她和公公婆婆朝夕相处这几年,从没有红过脸,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在社区里 ,碰到老年人有什么困难她就会热心的帮忙,她本人在超市打工,工作兢兢业业 ,除了完成自己工作外,还乐于助人奉献爱心。她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家中需要什么总是先和家人计划好、商量好,不乱花钱。特别是在孩子的花费上,教育孩子不要浪费。在每年春节前,她首先考虑到的是给老人购买新衣,使老人从内心感到温暖。


祁应窍

       祁应窍,苟郑社区一组居民,现住第二社区苟郑社区。公公婆婆都是地地道道农民,公公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现在已经五十多岁,还有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而我又作为家里的老大,更应该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刚结婚,人家小夫妻俩都是出去旅游,而我们更好赶上家里芒种,我和丈夫毅然选择帮父母干活,现在想起来我也觉得值得。1同年10月,生下了女儿,时隔一年又生下了儿子,连续的剖腹产手术,使我现在的身体大不如以前,婆婆总是舍不得吃,把最好的留给我和孩子们,想到这里我鼻子一阵酸。
       前些年,家里农活很重,两个孩子还小要很大的开销,为了减轻家庭的重担,选择出去打工,白天上班,下班就回到家忙家务照顾孩子,尽可能让父母多休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尽可能让公公婆婆减轻劳累。还记得那年夏天,正在上班,接到公公的电话说婆婆腰疼起不来,我和丈夫丢下手头的工作拉着婆婆去医院检查,其实心里知道她是这几年太累了,想到这里我更要努力做下去,为了父母,为了孩子,我决定坚持下去。近两年,家里拆迁安置,我们住进了楼房,生活环境好了,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也相信作为儿媳妇,妻子,孩子的妈妈,一家人和和睦睦是一个女人持家的根本,我从我自身做起。


乔红霞

       乔红霞,新烟街解放路社区居民。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年过五旬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公公因双眼失明,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因受工伤双眼于1989年失明,伺候公公、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夏天,公公双腿浮肿,上方长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层小水泡,一脱落,就流出腥臭难闻的液体。每当这时,乔红霞总是给老人擦洗,并敷上药。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他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就是几年。之后公公大小便失禁,为了不使公公身体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换内裤,换后并用温水洗擦干净。
       公公去世后,乔红霞更加体贴入微的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2008年的一天,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疗期间,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护。婆婆出院后,行动上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乔红霞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


常桂红

       常桂红,孟庄镇唐河村二组村民。与丈夫结婚以来,一直和丈夫一起孝敬公婆,经营自己的小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农忙时,下地干庄稼活,农闲时,就随着建筑队在附近村里干些杂工,赚钱贴补家用。天有不测风云,她的婆婆不幸患病,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媳妇,常桂红没有躲避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为了让公公和丈夫安心在外打工,她一个人担起了照顾孩子和婆婆的重任。每天给婆婆擦洗,喂饭,天气好的时候扶着婆婆到户外晒太阳。常桂红做到了几年如一日无怨言的照顾老人。
       2016年底,她的丈夫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孩子还小,公公年纪也大了,一家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的身上。现在她每天的生活都是从照顾婆婆和丈夫开始,孩子们经历了家庭巨变,也都一夜长大,不上学的时候都在家里帮着妈妈干些家务,村里人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与帮助。常桂红常说虽然现在的日子比较辛苦,可是一家人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总是会后希望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许丽伟

       1994年,许丽伟嫁入七里堂村,带着父母对自己的叮嘱:记住,孝敬父母是本分,家和万事兴!多年以来孝老敬亲,事事处处尽心尽力,得到了村里老少爷们的一致好评。
       1998年,婆婆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从此护理婆婆的重任就落在许丽伟的肩上,数十年如一日的细心呵护婆婆,2015年婆婆病情恶化,进了在重症监护室,又是许丽伟寸步不离的贴身照顾,经过抢救,终于脱离危险。病好之后的婆婆,由于常年患有糖尿病再加上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了,每周还需要到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去维持,一日三餐、洗衣做饭、擦身喂饭,许丽伟一力承担了起来,默默的奉献获得了这个大家庭的一致认可,丈夫常说感谢自己有这样一个贤内助,孩子们也骄傲有这样一位好妈妈。
      如今家中只剩下公公一个老人,也已经年近80岁高龄了,行动不便,老人生病入院,也都是许丽伟侍奉左右,她拉着公公的手剪指甲,同病房的人都说老人生了一个孝顺的女儿,公公就说,“这是俺的媳妇,比女儿还亲!”


魏玉兰

       魏玉兰,薛店镇观沟村村民。2009年嫁入观沟村,2010年婆婆突感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癌症。当时的魏玉兰怀有七八个月大的身孕,每天坚持到医院去照顾婆婆。每天大清早的就做好饭给婆婆送去,喂婆婆喝水吃饭,洗洗涮涮,并没有因为是个孕妇而什么都不做。她不顾挺着大肚子的辛苦,每天都帮婆婆揉揉疼的地方,好让婆婆入睡。2010年10月份婆婆去世,照顾年幼的女儿跟年迈的公共,魏玉兰没有一句怨言。
       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很尊敬她,每次家里来亲戚了她都会主动的去买菜做饭,热情招待。在邻村有一个家庭,丈夫不幸去世了,只留下妻子跟孩子,她看见那么可怜的一家,还坚持送200元钱给那家妻子。


高守凤

       高守凤,城关乡敬楼村村民。高守凤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婆媳关系融洽。2015年婆婆去世后,她精心照料82岁的公公,多年来如一日体贴入微,从无半句怨言,在当地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
       因为公公年龄大了,在饮食上就特别挑剔,有很多禁忌。高守凤从来不嫌麻烦,专门做既有营养又适合的饭菜,把老人的口味在家里排在第一位,老人的房间,屋子被她收拾的干干净净,老人身上穿得整整齐齐。在高守凤的悉心照料下,她的公公活得有滋有味,虽然已经82岁的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她的儿女在她的感染下,也十分的孝顺,尊长爱幼,他们都说要以妈妈为榜样,让自己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和睦。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高守凤用近三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来源:新郑新闻公众号

分享到 :

截至2022年1月,注册用户289071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