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老年人被骗的案例越来越多。综合近期审理的案件,南阳中院法官为大家总结出骗子的几大伎俩,看清他们所打的“四张牌”,提醒广大读者擦亮眼睛,远离骗局。

  案例一 讲课为名,流窜多地诈骗70余万元
  2017年6月中旬,张某、郝某等十余人在淅川县某酒店以宣讲红色文化、传承中华孝道为由,以发放免费礼品为诱饵组织群众参与,通过多次抽奖及购买产品返还等额现金等活动取得群众信任后,将低价购进的谎称能治多种疾病的价值人民币195元的枕头,以3600元价格出售给他人,共计骗取数十名老年人20余万元。

  7月中旬,他们又蹿至社旗县,以同样的手段,骗取近30人十余万元。其间,他们还雇佣人冒充河南电视台记者在会场进行采访、录像,配合他们实施诈骗。

  经查,上述人员先后在镇平、内乡、淅川、唐河、社旗等地组织群众进行诈骗,共计骗取200余名群众(其中大部分为60岁以上老年人)70余万元。目前,上述人员的行为已涉嫌诈骗罪,案件正在审理过程中。

  案例二 体检为由,卖药骗钱后消失无踪

  2012年4月份,河南省沈丘县农民吴某组织人员在新野县一宾馆开展活动,他们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名义引诱老年人参加活动,然后在活动现场兜售各种保健品,吹嘘具有神奇功效。以返还90%的购药款为借口,让老年人花高价购买一种胶囊,在骗得几位老年人钱财后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第二天他们又蹿至驻马店市以同样的手段实施诈骗时,被当地警方抓获。新野县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吴某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处其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法官提醒 看清骗子所打的“四张牌”
  综合这两起案例,南阳中院的法官认为这些骗子的诈骗手段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就是要看清他们所打的“四张牌”。 精心伪装牌。为了吸引老年人前去参加活动或听讲座,骗子们都会冠以各种“高大上”名头,比如案例一的那伙人号称是宣讲红色文化和宣传孝道,还让人冒充记者采访;第二个案例中他们干脆冒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工作人员。 亲情拉拢牌。阿姨、大妈、有时甚至是喊老爹、亲娘……为了让老年人放松警惕,骗子们往往通过热情接待,口头亲切称呼甚至认干亲等方式,迅速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目的还是为了以后便于行骗。 高利诱惑牌。100多元的枕头,被骗子说成采用纳米磁疗技术,对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失眠、头痛、手脚麻木等几十种老年人常见病均有神奇疗效。一些不明真相的老年人在听了骗子带有煽动性的吹嘘,再加上看到现场有老年人争相购买,立即产生消费冲动进行购买。殊不知疗效是假,一些争相购买的老年人也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演员”。 贪图便宜牌。一些骗子为了让老年人上当,刻意营造出一种“第一天收费,第二天就退款”的活动安排,让老年人觉得出钱买东西没有任何风险。刚开始骗子赠送的都是低价值的东西,欠款都按承诺第二天自动退还,等到最后一次的赠品就是价值上千元的贵重礼品,第二天老年人再去退钱时,看到骗子已连夜失踪。


截至2022年1月,注册用户289071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