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全的养生秘笈""不能不转,肯定包括你"……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这类型的"鸡汤",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一瞄而过。但是,不少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热衷于将"心灵鸡汤"甚至谣言频频转发给亲戚朋友,即使惨遭屏蔽对待,但老人们仍每天转发,锲而不舍。

      在市民李女士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都是这样的谣言或"鸡汤"。李女士每天给儿子至少转发一条,遇到满意的内容,转发的数量就更多了。儿子不堪其扰,甚至将母亲李女士的微信开启了免打扰模式。即使如此,李女士每天这样的转发仍没停歇过。

      李女士的儿子称,以前和老妈都是电话交流。而自从老妈玩起了微信后,刚开始两人时常在微信里聊天,交流起来很方便了。可是,最近老妈经常把一些五花八门的文章转给他,最多被分享的文章类型都是与"吃"有关的健康养生类。"有几次她转发给我的文章一看就不科学,比如有的说两种食物一起吃比砒霜还毒,一看就很假,我劝她不要相信这些,她虽满口答应,但仍我行我素。"

      一次家庭聚餐时,李女士更是拿出手机,在亲属圈里转发了多条类似"什么食物晚上食用犹如慢性自杀"的文章。李女士的儿子很苦恼,劝老妈不要轻易相信这些谣言。但李女士却觉得不管是真是假,分享给大家,不会遭受损失,万一是真的呢,也算给大伙提个醒,是好事儿。儿子不能及时回复甚至将其母亲的信息屏蔽,李女士也没觉得不碍事。"孩子工作忙,没时间回我信息,但希望看到我给转发的养生知识,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就足够了。"李女士笑着说。
      " 朋友圈科学"霸屏父母的朋友圈,不少子女也跟着"深受其害",甚至还被要求跟着他们一起"学习"。市民周女士就时常接到母亲看微信的电话提醒。"母亲总喜欢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文章,还要求我跟着一起看。有时没有及时回复,她还会打来提醒电话,虽然我劝说了好几次,有时甚至不欢而散,但母亲朋友圈的文章仍旧没停。"周女士摇摇头说。

      漏洞百出的谣言,为什么父母却轻易相信呢?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消息内容大多挂上"著名专家,权威人士"的头衔,乍一看,既科学又严谨,仔细分析也真假难辨。退休在家的崔大伯闲暇时间喜欢刷个微信,在朋友圈看到养生文章,崔大伯也按耐不住要转发一下。"现在都手机不离手,朋友圈几乎成了亲戚朋友间紧密沟通的媒介,也是最方便了解信息的地方。看到这些养生文章,随手转发给亲戚朋友,也算是一种问候。即使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科学,但至少想要提醒他人注意身体的心情是真切的。"崔大伯说。

      一边是无可奈何,另一边是乐此不疲。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余波,余会长提到了一个词:"焦虑"。余会长说,热衷转发养生类"鸡汤"的老年人一般处于体弱多病,生活较为封闭的状态,子女平时联络少,以转发文章的方式与子女建立一种联系,变相说就是为了求得关注。对于有此问题的老人,心理上存在一定焦虑感,子女们能做的就是多解释、多关怀、多包容,帮助老人调整心态,找到晚年"依托"。而一味地屏蔽、不回复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既伤了父母的心,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要在尊重父母的前提下,理性与包容。





截至2022年1月,注册用户289071人...

返回顶部